中国物资再生
协会
风光设备循环利用
专委会
首页
Home
关于我们
Nav
专委会工作
Nav
行业资讯
Nav
会员中心
Nav
会议会展
Nav
信息平台
Nav
“e风光”设备循环利用信息共享平台
风电光伏场站退役信息平台
《风光设备循环利用》会刊
电气风电大部件与再制造产品总监王飞:1.5MW风力发电机组再制造产品循环利用解决方案
发表时间:2023-05-11 15:42
2023年2月18日,由河北省能源局、张家口市人民政府指导,中国物资再生协会风光设备循环利用专业委员会主办的国家可再生能源示范区(张家口)风光设备循环利用技术发展论坛在张家口国际大酒店举行。论坛以“聚焦风光发电设备循环利用,促进可再生能源持续发展”为主题,旨在推动退役风电机组、光伏组件回收处理技术创新,促进新能源行业循环经济发展,实现风电、光伏产业链全生命周期管理。
上海电气风电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大部件与再制造产品总监王飞发表了题为《1.5MW风力发电机组再制造产品循环利用解决方案》的主题演讲。王飞
指出,
2022年9月21日,作为国家发改委组织的全国第三批陆上风电特许权项目之一,国华江苏东台风电场200MW风电特许权项目创新升级、改造延役工程启动了首台1.5MW风机绿色拆除工作。
该项目位于江苏省东台,作为容量200MW的风电特许权项目,运营达11年之久。近期,业主为响应东台市新的市政规划需要,减少风电场对附近片区的影响,决定对原有的134台1.5MW老旧机组进行拆除重建,对该风场进行“以大换小”改造,让该风场重新焕发生机。
厘清项目需求后,电气风电在老旧机组“以大换小”
及“回收再造” 的解决方案中,综合从复合材料、危化品、机舱大部件、金属件、电气元器件等部件类型的角度,提出了整合解决方案。电气风电将在原有的134个机位点中选出37个机位,采用5.X机组替代现有机组,项目容量保持不变。经计算,改造完成后,项目等效满负荷小时数将增加约1896小时,增长率将近200%。
(卓刻平台
WH5.0-182
机组
)
从整个风电行业来看,电气风电此次“以大换小”的项目中标在规模上再创新高,开创了陆上风电升级改造的市场新格局。从电气风电自身来看,此次中标既证明了电气风电的行业前瞻性与开拓创新力,也彰显了我们在后市场领域默默耕耘、多年专业经验积淀下的厚积薄发。
电气风电将绿色环保理念贯穿风机吊装拆除、落地设备解体分类、设备运输等各个环节,将着力采用化学回收、能量回收、物理回收等对环境友好的处理方式。在严格遵守国家生态环境法律法规和风电场改造升级及退役要求,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电气风电顺利完成了首台风机拆除工作,为后续批量施工作业奠定基础。
(首台拆除现场)
本
次拆除134台中其中华锐 1.5MW 风机 93 台,轮毂高度 65 米,叶轮直径 77 米;GE1.5MW 风机 41 台,轮毂高度 65 米,叶轮直径70米。电气风电对回收的机组进行分类,并注册了“Renew Energy(万复)”独立品牌,让再造更具备生命力。
大部件类将通过故障分析、计算仿真、拆解维修、装配试验等阶段进行再制造;电气元器件通过自建的备件可持续循环中心提供电气再造、失效分析、产品替代、产品再设计、坏件回收等业务,致力于提供风电机组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循环经济方案。其中电控系统(主要指主控、变流、变桨)寿命受工况、现场环境影响较大,且更新换代相对较快,因此仅对电控系统中的高值、寿命折损相对较小、容易维修的元器件进行回收,回收的元器件经维修测试后可直接作为备件直接使用。
复合材料通过物理手段同合作伙伴处理,
比如玻纤可以作为增强材料做成建筑填料,也可以作为添加物加到沥青和混凝土中,来增强沥青和混凝土的强度;叶片里面的PVC和巴莎木可以做成建筑管材;粉末可以作为添加剂加到人造石、环氧地坪中,同时还可以作为填料代替木材,做成玻璃钢增强板材,这些板材可以用在公园里面的护栏、路桥上面,这样也可以减少木材的使用,同时也就减少了树木的砍伐。现场对拆旧叶片进行一个块状切割,然后在工厂进行破碎、筛分,形成玻纤、PVC、巴莎木及粉末等组分,这些组分基本上都可以用在建筑领域,
对于金属件,由于没有太多的应用场景,我们的建议是直接回炉重新冶炼。为了方便运输呢,我们会在现场对塔筒等金属件进行一个初步的切割进行回用。
“行稳致远,进而有为。”电气风电在向客户兑现“高可靠、可信赖”的解决方案承诺的同时,将始终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秉承对客户需求、行业趋势不竭探索的理念,坚持“技术领先下的整体解决方案领先”,在新的赛道、新的机遇和挑战下踔厉奋发、笃行不怠。
最后,电气风电提出倡议:风电设备循环利用的未来取决于我们今天的决断和行动。
我们有责任为最大化实现退役机组的资源利用共同出谋划策,需要我们各方坚持命运共同体意识,顺应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共同致力于退役机组资源最大化利用而合作,实现退役机组利用更有活力、循环使用更加自由、标准更加完善、流通更加便捷、各方合作交往更加密切,从而实现产业全生命周期的绿色发展,引导产业健康稳步前进!
上一篇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李双成:风光发电全生命周期的生态环境效应
下一篇
水规总院风电处处长查浩:风电场改造升级分析与展望思考
分享到: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苑东路19号中国铁建广场D座303室
邮箱:chinacwser@163.com
联系方式:
15313667291
(周一至周五:9:00-18:00)
ICP备案号:
京ICP备12005157号-6
关于我们
专委会工作
会员中心
中国物资再生协会
风光设备循环利用专业委员会
“e风光”设备循环利用信息共享平台
风电光伏场站退役信息平台